(原標題:知識產權之爭從未停止 國際專利戰略布局成“新武器”)
2017年9月14日,有著“互聯網專利第一案”之稱的搜狗訴百度專利侵權糾紛案,時隔近兩年之久,在北京知識產權法院開庭審理。
北京盈科(杭州)律師事務所吳旭華告訴《中國企業報》記者,現在企業面臨的法律問題大部分糾紛集中在知識產權領域。企業被侵權具體表現為搶注商標起紛爭、外觀專利侵權、知名產品遭造假、著作權糾紛、不正當競爭等。
不重視知識產權保護賠了夫人又折兵
據悉,早在2015年10月,搜狗以專利侵權為由起訴百度輸入法,共涉及17項專利,索賠金額高達2.6億元。此案因涉及網絡兩大巨頭企業以及涉案金額巨大而知名。
北京市信之源律師事務所律師辛霞在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于歷史或視野局限所產生的不重視知識產權保護“賠了夫人又折兵”的例子不勝枚舉。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出現,高新技術企業也如雨后春筍般涌現。辛霞表示,“擁有知識產權的數量與質量已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重要生產力。提高知識產權的法律意識,既能保護自有知識產權,又不會侵犯他人知識產權,是一件雙贏的事情,也是企業走出去的重要利器。”
2017年9月14日,胡某訴摩拜單車的運營商摩拜(北京)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侵犯發明專利權糾紛一案由上海知識產權法院作出一審判決。
2017年9月8日,杭州知識產權法庭、寧波知識產權法庭分別在浙江杭州、寧波兩地正式掛牌成立。
辛霞認為,這些看似不相干,卻又有著某種聯系的新聞或案例告訴我們,法律場上知識產權的爭奪從未停止,這一場場法律角力,揭示企業維護知識產權的決心,司法機關處理知識產權糾紛的信心,行政機關依法行政的耐心。
那么企業日常運營及遇到具體問題的時候,應該如何保護自己的權益呢?吳旭華向記者表示,首先從源頭著手,企業家應牢固樹立依法經營的觀念,加強企業倫理建設,各種經營行為不僅要對企業有利,還要對社會負責,要堅決杜絕各種欺詐行為;其次,企業和企業家要善于運用法律手段,特別是要注重從源頭來切實維護自身權益。公司需設立法務部門,或聘請專業律師作為法律顧問,在經營活動中完善自身行為,規避法律風險;最后,面對侵權行為,一定要聘請專業的人來維權,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知識產權在國外遭侵權律師支招應對良策
“大寶”在美國、英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被一名荷蘭人注冊;“紅星”二鍋頭酒在歐盟、瑞典、英國等國家被一家英國公司搶注;“杜康”酒、“GONGHUA”鏈條、“龍井”茶在日本被搶注。
目前正值全球化時代,外向型企業占我國企業的相當大比重,這些企業既會面臨知識產權在國內被侵犯的情況,也會遇到知識產權在國外被侵犯的情況,如何應對?辛霞以應對知識產權在國外被侵權的情況總結出了如下策略。
商標糾紛應對策略。關于商標,目前世界上有兩大商標授權原則:一是使用在先原則,即先用先得;二是注冊在先原則,即先注冊先得。使用在先原則指只有商標首先使用人才有權注冊該商標而取得專用權。在使用在先原則下,商標注冊在法律上只起到聲明或宣示的作用,而不能起到確定商標所有權的作用。商標首先使用人隨時可以對別人注冊自己的商標提出異議,要求予以撤銷。這樣,商標首先注冊人的權利始終處于不確定的狀態,注冊商標隨時有遇到異議和被撤銷的可能。了解了這兩個商標授權原則,就可以根據企業的發展戰略決定在哪些國家必須先申請注冊、然后使用,在哪些國家可以先使用、然后注冊,這樣花費成本最低。但是也不能疏于防范,也要做好各種準備。在公司的運營中注意保留各種有效證據,一旦發生商標糾紛,可以利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權利。處理商標糾紛的途徑主要有三個:一是通過雙方談判解決,二是通過法律途徑解決,三是通過行政途徑解決,即通過中國與外國的政府部門進行解決。
專利糾紛應對策略。目前國際專利戰略布局已成為企業在國際市場競爭的新武器,中國企業走出去應充分利用《專利合作條約》(PCT制度),實現專利先行。企業在產品出口前應先進行專利查詢,通過取得海外專利來占領海外技術及產品市場。如果出口產品遭遇知識產權糾紛或調查時,企業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專利權進行應對。
總之,當今時代創新是經濟發展的動力,是提高生產力和競爭力的戰略支撐,知識產權作為創新成果在法律上的體現,已成為企業的重要經濟資源,成為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因素。知識產權保護勢在必行。
來源:中國企業報